当英国的民调显示梅根支持率暴跌至-47%时,许多人以为这位叛逆的王妃终于走到了事业的尽头,毕竟连王室专家都已断言她的商业价值已经崩盘。然而,梅根却用一纸Netflix的续约合同狠狠回击了所有人的质疑。这场反转的背后个人配资,其实隐藏着一个她精心策划的流量赌局,甚至可以说,她的成功早已超越了普通娱乐圈的常规玩法。
2025年8月11日,Netflix正式宣布与苏塞克斯夫妇达成了多年优先合作协议,距离外界关于“9月不续约”的传闻仅仅过去一个月。而值得注意的是,梅根主打的烹饪生活秀《With Love, Meghan》在今年上半年仅获得530万观看量,不仅未能进入平台前300名榜单,还被网友调侃为“收视率甚至不如一些冷门纪录片”。哈里王子主导的马球纪录片《Polo》也未能取得成功,与他们2022年推出的《哈里与梅根》纪录片那高达2800万观看量的爆款形成鲜明对比。
展开剩余80%那么,为什么这些表现平平、数据惨淡的节目,仍能促使资本方选择与他们续约呢?其背后的逻辑其实隐藏在三重流量密码里,也许正是因为这对夫妇具备这种独特的“资本感知力”。
首先,他们的话题性本身就意味着资本的流动。无论节目的收视如何,梅根和哈里每一次的公开亮相,都会引发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。梅根通过哈里返英试探、庆生事件、高调营销As Ever品牌等操作,几乎全年都霸占了全球头条。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,梅根在2023年的话题市值高达46亿美元,这一数字已接近一些小国的GDP。
其次,他们深谙仇恨经济学的奥秘。Netflix的首席内容官在续约声明中曾直言:“哈里与梅根是引发全球共鸣的声音。”事实上,他们合作的纪录片《哈里与梅根》不仅创下了平台历史第二高流量,证明了即使面临巨大的争议,骂声反而能比无声更有利于吸引观众和流量。
最后,梅根和哈里善于捆绑销售。Netflix在此次续约中,首次将梅根的As Ever生活方式品牌纳入了合作框架。梅根所推出的草莓酱、桃红葡萄酒等产品屡次售罄,Netflix看中的不仅是他们的内容创作能力,更重要的是他们跨界变现的潜力。因此,续约并非偶然,而是基于梅根个人品牌的价值。
尽管梅根高调庆祝与Netflix的续约,但细节却透露出这场协议背后的残酷现实。与她2020年一亿美元的独家合约相比,这次新协议显然是一次“降级”——它仅仅赋予Netflix对梅根项目的“优先看片权”,也就是说,Netflix将只会为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支付费用,价码大幅缩水。为挽回自己在内容上的低迷,梅根不得不押上了最大的筹码。
她将在节目中展示更多家庭生活,且新合约中还加入了《With Love, Meghan》圣诞特辑,并且梅根承诺让子女出镜。更为重要的是,如果节目再次惨淡,她可能会通过谈论更多的王室秘密来引发争议,继续吸引观众的眼球。
这场续约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梅根与英国王室之间的隐形战争。当梅根在Instagram上预告As Ever品牌将进军英国、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市场时,英国网友纷纷对此表示不满,直言“支持率-47%,溢价50%,这真的是商业天才吗?”王室专家理查德·菲茨威廉姆斯甚至批评道:“这简直疯了!她真以为英国人会被这种‘饥饿营销’所诱惑?”显然,梅根的一系列操作让王室内部感到非常不满,尽管如此,她仍然成功逆袭,并推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。短期内,这无疑让王室对她充满了新的担忧。
无论是卡米拉还是凯特王妃,对于梅根的翻盘,都有着难以言喻的“如鲠在喉”之感。毕竟,她曾经引发过许多风波,即便现在她远在美国,也不妨碍她通过各种手段制造舆论。谁能保证,她会在节目中透露出意想不到的言论?这一切都是未知数。而对于Netflix而言,这种“不确定性”正是它所追求的目标。话题性与流量才是节目成功的真正秘诀。
更重要的是,哈里王子辞去Sentebale慈善机构主席职务,引发了外界的治理争议,使得他们的夫妇形象再次受损。Netflix趁机压价,可以说是坐收渔翁之利。而Netflix CEO泰德·萨兰多斯亲自绕过内容团队推动续约,也充分体现了他对这一项目的看重和支持。从业内分析来看,这更像是一次“名人效应实验”——即便内容质量一般,关于英国王室的八卦依然能够带来大量的订阅用户。
当梅根在加州海滩上写下“2025”并宣告她的回归时,这场生存游戏已悄然开始布局。Netflix续约并非终极胜利,而是一个高风险赌局的开始。如果新的节目再次失败,梅根的好莱坞梦与王妃梦可能会因此终结;如果她能凭借“黑红”逆袭成功,那么她将证明流量才是王道,争议也有其无价的价值。
而在那精致的草莓酱瓶中,映射出来的正是梅根充满矛盾的商业哲学——她一方面贩卖着王室遗产的余晖,一方面又标榜自己“反叛”的精致生活。全世界都在等待答案:当仇恨消退后,她的事业将迎来甜蜜的成果个人配资,还是最终成为空洞的糖精呢?
发布于:天津市金元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